最近,美国海军陆战队大量采购瑞士的P320手枪,数量达到35000把,单价仅180美元,折合人民币仅1130元,甚至低于92式手枪在国内的采购价格。而P320枪械寿命达到35000发,92式手枪的寿命仅有3000发,相差十倍不止。
在这种中国和西方的枪械水平差距,到底要如何弥补?国内枪械的差距,核心上来自于四点;而工业基础能力的落后,在其中根本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枪械行业第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竞争,绝大多数时候没有优胜劣汰的生存压力,没有动力去推动产品性能提升,应用技术升级。即使是国家下拨大量投资,也不能有效转化成研制水平的提升改善。
某批次92手枪开箱照
而在国外,保守自封的枪企必定只有死路一条。比如为美军提供M1911和M16系列的柯尔特——它已经是美国和美军历史的一部分,照样破产。而雷明顿公司靠竞争打垮了温彻斯特,几十年后又因为走上温彻斯特和柯尔特的老路而破产。
中国枪械行业最严重的第二条问题是,缺乏竞争,自满于国内封闭市场和国外低端市场,眼界见识太差,需求论证水平太低,因此对枪械总体研究方向无法起到高效的牵引作用。
这里举两个例子:十多年前中国大口径狙击步枪奔赴巴基斯坦参加竞争,输的一败涂地。而直到抵达巴基斯坦时,中国的枪械研制人员依然断定,西方狙击步枪宣称的精度优于1MOA使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夸大吹嘘。
观念中狙击步枪的精度上限就如此之低,步枪研制中,怎么会大力气去研究如何实现优于1MOA的精度?
国产新型模块化步枪
而上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模块化步枪,其研制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西方对中国严密封锁模块化步枪技术,严禁出口,此前他们根本没接触过模块化步枪。
研制人员的发言应该是诚实正直的。但问题是,世界上最成功、在西方最流行的主流模块化步枪,就是问世好几十年的M16所属AR枪族;国内何止有该枪原品,早就大量仿制出口赚钱了。
国产CQA步枪
即使是现在那些挂满各种皮卡汀尼导轨、各种新潮接口的护木、上机匣、枪托等等AR家族的模块化组件,也有极高比例是出自中国这世界工厂。抄了别人的东西几十年,都没认识到自己抄的是什么,这样的见识能力,怎么能做出有效吸取别人优秀之处的新型方案设计呢?
中国枪械行业第三严重的问题,是基础研究不扎实,设计水平太差,而这又是第一条问题所衍生而来的缺陷。
比如枪管寿命这个问题,美国等国家的系统化研究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而国内建国以后对此长期不重视。直到仿制PK系列的80式机枪上,国产枪械寿命表现才开始接近俄国产品;而直到90年代末期,才正式展开对枪管寿命机理的系统研究会议——而其起步阶段,就是翻译和传达国外的公开文献。
95步枪
这一点在95步枪延寿上表现也很明显,给发射药里掺纳米硬质材料的课题,缺乏严肃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非常简单的初步模拟实验结果作为基础,对内在机理的分析描述非常含混模糊。最后在军队的实际检验中,暴露出无法延寿,而且寿命急剧折损80%的情况。
中国枪械行业第四严重的问题,是行业壁垒太大,即使是同属于身管武器,火炮上的先进技术也未能有效转移。
造得了好炮造不了好枪,当代军工笑
比如在双35等工程中,中国在改开以后引进吸收了一大批当时西方的先进火炮系统技术;这使得中国火炮在后来得到了极大的水平提升,现在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
这些技术有很多在基础层面上都是与枪械共通的,比如发射药——但是枪械行业宁可选择进口发射药生产线,也也不愿意向火炮行业请求技术援助和转移。
而在其它层面,比如金属部件的加工能力上也是如此。现在随便一个像样点的国产汽车企业链条,其金属加工能力都甩开枪械行业至少几十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