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主播粉和平台粉不是绝对的,他们是相互交错的。且很难区分,微博表态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态度,但大多数人还是务实的。
在直播平台的开荒时代,诸多平台采用的战术是砸钱挖大ip,包括各大知名职业选手,解说,赛事媒体等。这时候的主播价值大于平台价值,知名主播可以吸引大量“游客”观光。但这些游客是不稳定的,来和去都很快。而且这些大主播由于平台竞争的缘故,随时可能会被别的平台挖角走人。这些用户对于平台方是不“忠诚”的。
但这只是第一手,如果说用户是游离的电子,知名主播就是大原子,在他周围有着为数不少的电子,但这些只占到了游离电子中的一小部分,毕竟大原子太少,但电子还有很多。
电子多原子少怎么办?增加原子呗。利用平台优势打造草根主播,而且是大批量的。降低审核标准,大主播带逛(想到了轮带逛),首页展示,签约模式等等。把那些游离的电子紧密团结在小原子周围。
用户成为主播,主播吸引用户。这些主播虽然小,但数量多。良性循环下去就会形成一个生态环境,用户粘性大大提高。小主播作为个人没有大影响力,无法和平台方抗衡,主播流动减小,进而用户流动变小。这样不管是什么粉,都能得以稳定。
长此以往,用户会形成惯性,这时候平台哪怕损失一些知名主播,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且除了这些办法,还有别的,比如提高平台直播质量,合理规划平台布局,诱导用户注册平台账号。这些就不说了,和题目无关。
第一个问题回答完了,二三问题是相对的,且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之上,可以一并回答。
进攻方想要对敌对平台造成影响,自然是要首先从大主播下手。最常见的方法是捞出来放自己这边,这个方法其实现在用已经很蠢了,没有电子的原子是不稳定的。自己的平台没有用户,过来的用户只是看看,就又回去了,最后甚至主播都会慢慢没落。
比较好的方法是捏住对方的一些知名主播黑点,进而利用这些点找到突破口放大事件影响力在舆论上压制对方,最好是能形成对平台抵制。各位可以联想一下最近的一些事件,我就不多说了。
进攻方是从知名主播动手,防守方见招拆招自然是拉拢知名主播,拉拢不成就打压。让主播的影响力无法威慑到平台。当然名主播是永远有的,对于已经出事的主播,丢卒保车,丢车保帅。在已经建立好了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主播的培养是很快的,损失一两个都不是问题。
说到最后还是一个平台生态环境的问题,当一个平台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系统时,另一方想要一击必杀是不现实的。小到斗鱼,大到百度。他们的黑历史都可以出本书了,但他们仍旧是行业的领头羊。
我认为在自己的平台机制和生态环境无法超过对方时,所有一切攻击手段不过是挠痒痒。当年浩方和vs平台掐的飞起,最后11平台是用天梯机制成为了胜者,而steam又用新一代dota接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