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风口犹如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从电商到团购、从O2O到网红经济,再到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共享单车,风口上的公司和人一波接一波,可有一个话题却是经久不息,这就是“烧钱”。
百度“互联网烧钱”关键字,相关的结果接近 300 万,涉及的话题无非是“为何要烧钱”、“烧钱还能持续多久”、“下一个烧钱的热点在哪”,把两年前讨论的风口公司换成现在的风口公司,甚至毫无违和感。
烧钱的套路相似,公司也不少,可烧成独角兽、烧到盈利独霸一个领域的却没几家,这足以证明烧钱和烧钱还是不一样的。
几年前,互联网上流行一套评价年轻人的标准,叫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2X青年,套用到互联网公司的烧钱上就十分生动形象,所以你分得清互联网公司的普通、文艺和2X烧钱吗?
普通烧钱:烧出了核心竞争力和利润
通过大规模烧钱站稳脚跟,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真不多,京东算一个。
在上市之前的 7 年中,京东完成了 6 轮总额接近 30 亿美元的融资,具体为:
2007 年 8 月,获得今日资本 1000 万美元融资;
2009 年 1 月,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梁伯韬私人公司 2100 万美元融资;
2011 年 4 月,获得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红杉资本等 6 家基金和一些社会知名人士 15 亿美元融资;
2012 年 11 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老虎基金 4 亿美元融资;
2013 年 2 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 Holdings Company等 7 亿美元融资;
2014 年 3 月,获得腾讯2. 14 亿美元融资。
在电商价格战最激烈的 2011 年、 2012 年,“京东烧钱还能持续多久”是持续被业界讨论的话题。除了媒体,刘强东的老朋友、当当网CEO李国庆也会时不时公布一下自己的推断。最经典的莫过于他推测京东 2012 年的融资只能烧到 2013 年 3 月,京东 2013 年 2 月的融资恰好印证了李国庆的说法,也意味着京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烧掉了 4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