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居民们碰到停水停电问题,打了投诉电话却迟迟没有回信,就会让人倍感煎熬。7月24日,郑州市政府出台新规:市长电话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类似停水停电等应该即刻办理的事项,限定响应时限,时限内负责部门必须“回信”。
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市长电话每天接到的投诉建议那么多,处理起来也要分个先后。此次下发的《郑州市市长电话群众求助事项快速处理规定》将群众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政策支持、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等求助事项确定为即办事项。
具体来说,像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故障,公共交通出行及乘客求助;各类政策咨询问题;可能引发或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市政设施、道路安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公安消防涉及政府部门履行职能方面的问题等,都属于即办事项。
市长电话受理中心接到群众反映需即时处理的求助后,要通过即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相关责任单位接到受理中心交办的即办事项后,必须第一时间协调、调度本单位快速处理队伍及资源快速高效处理。 同时,具体承办人员必须在规定响应时限内联系反映群众核实信息、说明情况,争取反映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协作配合。在事项办理完成后,责任单位还要将处理结果在规定时限内正式回复受理中心。
各单位未按本规定履行职责,对市长受理中心交办的即办事项没有及时办理回复的,由郑州市政府市长电话室定期通报,并在年度考评中给予扣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转市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追究其分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郑州市市长电话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起,在郑州市市长电话就已经实现了24小时值班,目前电话接通率保持在99%。此前,郑州市市长电话并没有明确规定过紧急事项的响应时间。群众反映的问题市长电话即时转办给责任单位后,如果责任单位迟迟不处理或者没有和问题反映人联系,就会让群众觉得投诉“石沉大海”。此次郑州市政府出台规定后,对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细化和监督,也有利于解决群众投诉落实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响应时限并不是指问题解决的时限,而是责任单位接到转办后,和反映人联系或到达现场处置的时限。
那么,问题何时解决谁说了算呢?根据新规:办结时限如行业有明确规定的,按行业规定执行;无明确规定的,经相关责任单位与市长电话室协商后,按市长电话室明确的办结时限执行。
各类问题响应的时限都多长呢?新规有了明确规定,最长2小时,最短30分钟: